臺東台11海線不只是海上活動,更帶給你最原味的大海冰箱!
臺東,不可錯過那清澈透亮的臺東藍,不只是屬天空的藍更是屬海洋的藍。而這片海洋孕育的豐富的生命與文化,除了熱血的海上活動行程外,來到海線體驗到屬於東部的海洋文化。
2022.06.01 01:00
臺東海岸線
臺東,不可錯過那清澈透亮的臺東藍,不只是屬天空的藍更是屬海洋的藍。而這片海洋孕育的豐富的生命與文化,除了熱血的海上活動行程外,來到海線體驗到屬於東部的海洋文化。
臺東就有一場和海緊緊相關的藝文活動 - 「月光•海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主要以自然景觀做為舞台背景,藉由月升日落浪起潮退等自然現象的動態展演,具體而微隱喻了大地藝術節想要表達的閒暇哲學與東海岸生活的美學風格。 除了音樂表演之外,還有充滿在地特色的市集攤位,下午抵達時可以先嚐點美食、喝點酒,甚至吹著海風睡個午覺,這裡的每個角落都有可愛的風景與人物等著你發現。 活動地點|都歷遊客中心 臺東縣成功鎮信義里新村路25號 市集時間|PM04:00~09:30 音樂會時間|PM05:30~09:30 (視每場次微調演出時間)
活動官網→東河/米麻岸Mima'an【體驗阿美族十字繡、毛球】 →成功/浮定咖啡&混水摸魚基地【學習阿美式的山海文化】 →成功/【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作品】山海匿境 →長濱/海鹽爺爺【體驗鹽花金字塔傳奇】 →長濱/【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作品】無聲的記憶 →長濱/邊境牧海【近距離聆聽海水潮起潮落】
→成功/成功新港漁港-海洋環境教室【裝載滿滿與海有關的知識】 →成功/【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作品】致 清涼地 →成功/旗遇海味【發現最太平洋的海洋文化】 →成功/眺港咖啡【成功老屋 x 懷舊老物】 →成功/阿美族民俗中心【阿美族人文及藝術之美】 →加路蘭/【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作品】旅人的眼睛 (以下作品介紹引用自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官網)
「Mima'an米麻岸」是阿美語「做什麼」的意思,工作室位於臺東都蘭部落,由都市長大的部落孩子返鄉三姐妹創立,從想學些什麼、想做點什麼、想留下什麼,一步步學習老人家傳統手藝,試著創作出屬於新世代的原風潮流。 阿美族傳統服飾裡的'alofo(中文稱情人袋)有著繁複細緻的十字繡圖紋;年祭期間的青年之夜,未婚族人會把「檳榔」放進心儀對象的'alofo中,做為定情物,代表自己的情感將如同檳榔樹般筆直,且從一而終,若彼此心意相同,便互許終身。一顆顆色彩繽紛的毛球,都是ina(阿美語:媽媽)反覆纏繞、仔細修剪而成,承載母親對孩子滿滿的愛。 Mima'an以阿美族的傳統元素與日常生活文化,用情人袋的十字繡等傳統的手工藝,傳遞阿美族的美與文化故事。透過真心的召喚—「你來,看見我的工作室,就知道我在做什麼(Mima'an)。」
米麻岸 Mima'an來到臺東的海除了衝浪玩SUP,更不可錯過的是與阿美族人一起學習怎麼與海共生,到浮定咖啡&混水摸魚基地跟著海岸阿美族人的腳步踏浪,尋找潮間帶的豐盛,體驗阿美式流水席。Fudin是阿美族語言「魚」的意思,沿著山溪前行,學習捕撈、學習採集、學習阿美式山海文化。
浮定咖啡 ╳ 混水摸魚由海洋意象所形成的隧道「海隧」,將與山的意象所形成的「山隧」遇見,並透過兩條隧道相互匯集,最後形成一個被包圍的環形空間。而空間之中會有一棵造型獨特的「樹」,意味著山海匯集之間擁護著大地的使命。可以走進作品內觀看與感受,或自由席地而坐和乘涼歇息。 希望民眾透過與作品的互動,進一步思考人與環境的互存價值。
石雨傘遊憩區臺東長濱的永福部落,是個靠海而居的阿美族部落。海鹽爺爺蔡班長退伍後回到部落,回想起兒時曾看過長輩們到海邊舀海水煮鹽巴的畫面,那是他去過各地都沒看過的作法,於是他一邊從記憶中回想,一邊去找耆老請教,嘗試煮海水,炒鹽巴。 運載海水、過瀘、柴燒煮水、翻炒、悶煮。其中的專注度、勞力,如此炒了十年,蔡班長得意的說「這就是我們小時候吃的鹽巴。」 近年更掌握製造金字塔「鹽花」的方法,需精準控制柴火溫度,因此相當珍貴,入口回甘,口感豐富,帶有純手工的溫度。蔡班長說,這是天上父親給他的恩賜,也是他要傳承給下一代的寶物。 蔡班長希望能用自己的例子,讓年輕人看到只要願意做,很多事都存在機會,那無關年紀、無關地點。也期待有人能接下他手中的鍋鏟,延續古法炒鹽的重任。 *海鹽爺爺工作室 電話: 0975 414 890 *除了手炒海鹽外,也可以預約阿美文化導覽喔!
作品以四葉草為主要意象,營造尋找稀有四葉草的遊戲空間,呈現兒時在美好環境裡玩耍的記憶與氛圍,同時圍繞著四葉草竹屋主結構的三葉草金屬椅子,讓旅人們在此停留休息,靜靜感受眼前無垠海洋、天空和腳下的島嶼給予的訊息。
齒草橋遊憩區邊境牧海是一間位於臺東長濱的海景民宿,外觀以清水模打造的邊境牧海坐落在山海之間,眼前是碧藍的大海和天空,背後是青翠的山巒和林木。以復古歐風的古董家具和老闆的收藏品為佈置,營造出古典而浪漫的生活氣息。邊境牧海近台11線和太平洋海岸線,房間內就能欣賞到極致的海景,而距離海岸只有幾步之遙,邊境牧海民宿本身也飼養了5隻可愛的邊境牧羊犬可以一起玩耍、踏水、看海。 如果你喜歡大海與狗,那麼這裡就是你假日放鬆的理想之地。
邊境牧海藍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又稱:巴西紫葳。花季時,整棵樹佈滿淡紫色花朵,它含蓄、謙虛的美,令人印象深刻。蘭花楹海景民宿即是以它的諧音命名。 民宿位在台灣最美的東海岸邊上,與太平洋為鄰,大門緊鄰著省道(台11線130.5 k附近),附近的東河包子是許多遊客必buy的中繼站,步行約100公尺即可到達。
成功鎮的舊名「麻荖漏」,源自阿美族語。成功漁港又稱新港漁港,是東海岸最大也最重要的漁港之一。旗魚是成功漁港最具代表性的海產之一。新港漁港從日治時期就以捕撈旗魚聞名,10月東北季風來臨時,則有大量的旗魚出現。成功鎮還保留了傳統的手鏢旗魚的漁法,是台灣少數仍然使用這種漁具的地方。 每天下午3點到4點,漁船陸續返港卸貨,大樓裡的拍賣市場就會開始熱鬧起來。你可以看到一排排的旗魚、鬼頭刀、鮪魚、青花魚等鋪在碎冰上,散發著新鮮的氣息。拍賣員的吆喝聲此起彼落,吸引了許多買家和遊客。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成功漁港的海洋文化和生態,你可以到附近的海洋環境教室參觀。這裡有免費的導覽解說,介紹各種鯨豚、旗魚、鏢旗魚過程和器具,以及成功獨特的漁業文化。
海洋環境教室FB藝術家希望在作品中傳遞反思回歸自然的訊息,重返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平衡。另外,這個作品是和慢飛天使家庭一起撿拾海洋廢棄物及成功海濱的石頭砌出一個靜心祈禱的場域,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企盼來到此地的人,在這片無垠大海前有一處空間靜思冥想。
成功海濱公園成功鎮的新港漁港,是東海岸最大也最重要的漁港之一。在新港漁港旁,有一間最靠近海的餐廳「旗遇海味」。這裡不僅是間海鮮餐廳,更是間述說著成功海洋漁業故事的深度觀察場域。 「旗遇海味」的老闆昱濱,是土生土長的成功漁港囝仔。他的父親曾經是將成功鎮的旗魚外銷至日本的重要幕後推手。 昱濱從小就常跟著父親到漁港裡挑魚貨,對於海洋和漁業有著深厚的情感。2018年末,他在父親過世後決心打造一間能傳遞成功漁業文化的餐廳。 在「旗遇海味」裡,你可以吃到各種依時令而變化的新鮮海產,如紅甘、鮪魚、鬼頭刀、飛魚、芭蕉旗魚、黑鮪魚、白肉旗魚、黑皮旗魚等。同時,你也可以欣賞到海港、燈塔和漁船維護廠的美景,甚至可以看到漁船載著滿滿的漁獲進港的情形。在這裡,你不只是吃海鮮,更要認識我們成功的海洋文化。
旗遇海味成功老屋X眺港Café,是一間位於成功鎮新港漁港旁的老屋咖啡店。這裡曾經是日治時期成功支廳長菅宮勝太郎的宅邸,也曾是臺東海線醫療最先進的高安醫院。現在,這棟歷史悠久的老屋,由青年們經營成一間充滿文化氣息的咖啡店,除了在品嚐美味的咖啡和甜點的同時,更有不定時的導覽帶你一窺日式老屋的美好。 菅宮勝太郎於1922年被日本政府派來臺東「麻荖漏」擔任支廳長,致力於規劃港口、城鎮街道等基礎建設,並引進日本鏢旗魚技術,使新港成為東海岸最大漁港與全台灣旗魚的主要產地。1932年日本政府雖要求他回國,但他選擇辭官留在新港,並建造了這棟可以眺望海港的居所。他平時最喜歡在二樓陽台看著漁船進港。直至1943年病逝並葬於新港,永遠守護著他所愛的土地。 國民政府來台後,老屋在1946年被高端立醫生買下,成為高安醫院。高醫師在這裡行醫多年,直到1995年因年邁病重而休診。1996年,由新港教會接手經營成為靈修驛站、書店。2022年老屋轉型為眺港Café,在眺港Café裡,你可以品嚐到各種飲品和輕食,更不可錯過由擁有中藥背景老闆特別調配的漢方咖啡。如果你喜歡老屋,喜歡懷舊的事物,那麼眺港Café絕對是一個值得一訪的地方。
眺港café FB阿美族民俗中心位於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旁,這裡是一個展現阿美族文化魅力的園區,佔地約二公頃,內有各式各樣的阿美族傳統建築、文物、手工藝品、特產和美食,讓遊客可以親身感受阿美族人的生活風貌。 民俗中心最引人注目的建築是祭屋和家屋,它們是按照日本民族學家千千岩助太郎在西元1943年調查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社時所繪製的圖畫而仿造的。 走進這些茅草屋頂、竹柱牆壁的傳統建築,就像走進了阿美族人早期的生活場景,可以看到他們如何利用自然資源來建造居所,如何編織、如何生活。更不要錯過定時舉辦的阿美族傳統歌舞表演,由Amis樂團以旮亙(竹鐘)、鼻笛等樂器演奏重現了阿美族最原味的音樂,是絕對不能錯過的音樂饗宴。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阿美族民俗中心在加路蘭遊憩區可以眺望都蘭山與都蘭灣相依相擁的絕美景致,駐地創作也在這裡形成具有在地特色的妝點。眼睛是一個人內在靈魂與外在世界接壤的通道,而東海岸大山大海激盪交織的美,絕不僅止於視覺上的壯麗,更具有洗滌人靈魂的巨大能量,他希望透過這對回收鋼筋雕塑的旅人之眼,讓駐足在這片山海之間的觀者,除了看見波瀾壯闊的美景之外,還能重新返視自己與自然的依存關係。
加路蘭,北端草地★ 路線設計協力: 土足生活 在地方,總會聽到一句 「 小心喔!這裡的土很黏~ 」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黏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一不小心就真的一起黏在這片可愛的土地上。 吳紀昀/土足生活創辦人 黏在花東的野孩子一枚,關心老屋保存、文化傳承、地方故事採集,文章分享於《食在‧一起—Kaadaadaan飲食記憶誌》、臺東聚落回聲、《萬物糧倉.大地慶典》、《ZOOM IN TAITUNG》、《東透可》…等。
★部落客-我的旅圖中 這樣玩: 我的旅圖中參考了今年的海岸線路線推薦,前往台東這樣玩!
部落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