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的話

發行人的話

從山海之間,拾起一片藝文光影 臺東,與自然共生、與文化共鳴的土地。海風低吟、山巒起伏,孕育出無數動人的故事,也塑造了一群以藝術為生命的創作者。他們用音符、舞姿、戲劇與吟唱,為這片土地寫下獨特的詩篇。 回響樂團的旋律隨浪潮迴盪,杵音文化藝術團的吟唱讓部落語言穿越時光;舞夢砂城演繹文化交融的風采,天空舞集的孩子們用舞蹈展現臺東的自由靈魂;一毛文創則為熱愛表演的夢想家開啟無限可能。 藝文之美,在於承載土地記憶,也在於啟發新的可能。而這些演藝團隊正以堅定的步伐,讓臺東的藝術綻放光彩,讓文化隨藝術之河流淌,生生不息。

在海風與山稜之間,讓夢想自在生長

臺東表演藝術家們的日常

/開啟一扇通往表演藝術的「任意門」/ 藍海岸與綿延山脈,是臺東最不喧嘩的背景。在這裡,土地不只是滋養稻米的搖籃,也是夢想自在生長的溫床。一群以藝術為筆的創作者,用肢體來說故事,用聲音編織旋律,將日常點滴釀成一場場深刻的演出。他們的作品,像是在地植物,深深扎根於這片土地,吸取著東海岸的養分。 我們想聊聊這些臺東的表演藝術先驅們。他們如何在看似靜謐的土地上,點燃創作的火苗?又如何從山海間,擷取源源不絕的靈感?對他們來說,舞台不只是鎂光燈聚焦的地方,更像是一扇窗,讓人們得以窺見不同的生命風景。 藝文產業的茁壯,需要表演者與觀眾共同澆灌。臺東的藝文欣賞風氣,像是一顆緩慢萌芽的種子,雖然還不及大都市那般蓬勃,但卻充滿了生機。這些表演團隊,憑藉著對藝術的熱情與堅持,為臺東的觀眾們開啟了一扇通往表演藝術的「任意門」,也為有才華的表演者們,打造了一片展翅的天空。他們的故事,不只是個人的追夢旅程,更是臺東藝術文化地圖上,不可或缺的篇章。 「傑出團隊」獎項的設立,正是為了肯定這些默默耕耘的藝術家們。透過獎項的鼓勵,讓更多人認識這些在幕前幕後,推動藝術發展的無名英雄。他們用熱愛的藝術形式,訴說著在這片土地上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他們的作品,不只是表演,更是文化的載體,讓臺東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看見,也為這片土地,注入更多藝術的活力與希望。

團長 廖逸芬

台東回響樂團

讓西方音樂流動 回響在日常間 -不只是演奏   而是讓土地聽見 ︶︶︶︶︶︶︶︶︶︶︶︶︶︶︶︶︶︶︶︶ 臺東糖廠的角落樂音悄然響起,那是台東回響樂團的據點,也是音樂夢想蔓延的地方。創團邁入第十一年,回響始終致力於讓音樂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讓西方古典樂器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當初創立樂團,只是希望音樂能在臺東被聽見。」團長這麼說道「我們想做的,是建立一個能回應彼此、也能回應土地的音樂平台。」 這也是「回響」(Echo)這個名字的意義,希望人才能回鄉演出,也希望音樂像回聲般,在臺東這片土地上留下餘韻,感動更多人。 回響的演出像是一場場音樂的奇幻旅程,從古典樂、電影配樂到音樂劇,不斷嘗試各種可能,只為拉近音樂與人們的距離。他們想讓音樂不只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是生活裡的風景。因此積極走入校園,深入偏鄉,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觸音樂,為臺東的音樂地圖,增添更多色彩。 除此之外回響也同樣努力創造舞台,讓年輕音樂人有機會展現所長。今年,也將持續推動多種計畫,包括音樂人才迴游的夏季《音樂祭:海之聲》,以及將繪本製作成動畫與演奏結合的《一起去海邊》多媒體親子音樂會,希望西方古典樂器能在臺東生根,成為日常的陪伴。 讓音樂如同回聲,綿延不絕。回響樂團的目標,不只是演奏,而是讓土地聽見,讓人們感受音樂的美好。

台東回響樂團
高淑娟 老師

杵音文化藝術團

吟唱部落歷史 創造當代記憶 -族語不只是溝通的工具   也是創作的靈魂 ︶︶︶︶︶︶︶︶︶︶︶︶︶︶︶︶︶︶︶︶ 當聲音成為文化的載體,杵音文化藝術團站在傳統的根基點上,持續突破文化的框架,致力於將族群的根本核心帶向更廣闊的舞台。 成立以來,杵音始終以部落文化及傳統藝文為核心。在這裡,族語不只是溝通的工具,也是創作的靈魂。每一次排練,也都母語來發聲,透過吟唱耆老口中古謠與故事,將過去生活的智慧轉化成當代藝術的一部分,藉此來精進對母語的學習,當語言從生活走進藝術之中,他們在做的就不只是傳承,更是創造。 文化如同河流,奔流向前,不斷變化。杵音也隨著時代的腳步更迭,從最初的教育工作也逐漸轉型,他們與新生代藝術家合作,部落文化跳脫框架。不再只是單純的歌舞表演,而是藉由他們專業的協助,開始創作出融合戲劇、音樂、舞蹈等更具層次的劇場表表演,讓觀眾能以嶄新的視角來體驗及觀看。 如今已然穩健的杵音文化藝術團,未來更計畫能向外拓展,以自己的聲音,述說更多人的故事。希望能藉由不同的在地藝術創作者攜手,透過杵音來發聲,將那些值得被讚頌的美麗,愛與尊重、互助、互信的人本精神傳遞出去。讓部落文化的根基,成為更多藝術可能性的起點。 因為文化不止於傳承,而是人與人流動與對話的過程。

杵音文化藝術團
蔡福松 老師

天空舞集

腳尖下 不設限的天空 -有對舞蹈的熱情   這裡便是他們的天空 ︶︶︶︶︶︶︶︶︶︶︶︶︶︶︶︶︶︶︶︶ 在臺東這片山海交織的土地上,有一片屬於孩子們的天空。 這裡不求整齊劃一,而是讓每一個靈魂自由伸展,舞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蔡福松老師憑著對舞蹈的熱愛,開闢了這片屬於孩子們的舞蹈天空。曾經,升學、兵役、工作,讓他的舞蹈夢一度擱淺,但對舞蹈的渴望,始終在他心中。再次回到舞蹈的懷抱,他選擇的,不只是跳舞,而是為更多孩子創造一個可以自由舞動的空間。 舞集最初以民族舞、芭蕾等傳統舞蹈為主,直到一次與外地舞團的合作,老師才發現,原來舞蹈的世界如此寬廣。他開始帶著孩子們探索不同的風格,延展出更具開創性的現代舞,並將肢體與土地、記憶連結,創作出《Saceqaljan》、《尋找。尋見》等充滿臺東故事的作品。 對老師來說,舞蹈不該被任何標準束縛,而是一種自由的表達。無論孩子來自哪裡,無論他們是否符合大眾對「舞者」的想像,即使是被認為「不適合」舞蹈的特殊孩子,只要心中懷抱著對舞蹈的熱情,這裡就是他們的天空。 他相信,舞蹈的美,不在於舞台上的光鮮亮麗,而是能讓人找到自己,在舞動中獲得力量。天空舞集,就是讓孩子們張開翅膀、自由飛翔的天空,期許他們能在此汲取養分,勇敢追夢。

天空舞集
團長 曾淑羚

舞夢砂城國際藝術舞團

砂城裡舞夢 讓每個靈魂都閃閃發亮 -打破舞蹈的框架   東方舞不分年齡性別 ︶︶︶︶︶︶︶︶︶︶︶︶︶︶︶︶︶︶︶︶ 採訪當天舞夢砂城國際藝術舞團剛從泰國藝術節歸來,團長臉上還帶著旅行的餘韻,熱情地和我們分享肚皮舞在國際舞台上的風采,也讓我們對這門舞蹈有了新的認識。 原來,肚皮舞不只是扭腰擺臀的娛樂表演,更是一門講究講究肌肉控制、音樂節奏與文化底蘊的藝術,被稱為「東方舞」更為貼切。工作室中琳琅滿目的道具與舞衣,訴說著優雅細膩的傳統東方舞、極具地方色彩草根性的阿拉伯民俗舞與熱情豐富的肚皮舞融合,在這巧妙碰撞出獨特的火花。 言談之中能看見團長眼神閃爍著光芒,原來熱愛便是它打破框架的魔法。 談起與舞蹈的緣分,團長的語帶溫柔,即使資源有限卻從未放棄,憑著熱忱學習;長大後進入忙碌的銀行業,也未曾澆熄她的舞蹈熱情。舞團前身,是她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各國舞蹈的空間,一次偶然的機會與當時學術研究需要,讓團長從此深深著迷於這充滿變化與挑戰的舞風。 東方舞不分年齡、不限性別的特質,打破舞蹈的框架,讓每個人都能在這找到自己的步伐,揮灑屬於自己的光芒,圓那些未完成的舞蹈夢。 看著獎盃上閃耀的榮耀,和團長充滿活力的分享,我們彷彿也感染了那份因舞蹈而生的年輕與熱情,對團長而言,舞蹈是打破限制的力量,帶領她們找到內心最真實的律動。

舞夢砂城國際藝術舞團
負責人 陳羿帆

一毛文創工作室

夢想任意門 開創藝文新路徑 -用臺東的故事   看見這片土地的情感與溫度 ︶︶︶︶︶︶︶︶︶︶︶︶︶︶︶︶︶︶︶︶ 工作室的負責人陳羿帆,北漂多年因緣際會回到臺東進行戲劇教學,才發現這裡有許多人對表演藝術充滿嚮往,卻缺乏長期學習的機會,於是他決定為這些人開一扇門,希望能提供這些喜歡表演藝術的人一個起點。 工作室的核心,是臺東的人才與故事,起初,羿帆以他熟悉的戲劇作為主要的創作媒介,但他心中有一個更大的願景:希望這裡不只是單一性質的藝術場域,而是一個多元的藝文交會點。因此,工作室也開設了詞曲創作、影像拍攝等工作坊,發掘並培育臺東的藝術人才。透過這些課程,羿帆得以觀察學員的特質,引導他們走進藝文圈,讓臺東的藝術能量被更多人看見。 而作為在臺東成長的孩子,工作室的戲劇作品也都以他熟悉的土地緊密相連。他們的「出道作」《一生,一瞬》便是以臺東舊街區為背景故事的微電影,用影像喚起老臺東人的記憶。去年的作品《加母子灣》,則是由三位臺東表演者,演繹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讓觀眾感受到專屬於臺東的情感與溫度。 「藝文這條路不容易,但熱情就是我們撐下去的動力!」羿帆笑著說。他希望,一毛文創不只是個藝文教室或空間,而是一扇「任意門」,讓臺東的藝術人才可以從這裡走向更寬廣的世界。

一毛文創工作室

◠◠◠◠◠◠臺東詩歌節◠◠◠◠◠◠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回祖靈地的路就只有一條》

路只有一條 心只有一條 孩子們來的地方 祖先們來的地方 月神來的地方 大冠鳩獨自飛行著 從玉山上飛下來 戴著智者鳥占過的項鍊 征伐的散彈成了頌功宴的話語 戰刀成了仰望的彩虹 只有黎明使者曉得黑暗 紅嘴黑鹎鳥在玉山頂上歌唱著 赤楊樹的種子灰濛濛的飛散開來 祖先種的柚子仍在長新芽 只有菅芒草識得往祖先的路 祖先聽得懂繫紅巾者報的戰功 戰歌是導引回家的禱詞 報訊歌是用來與祖先相認的臉譜 禮服是祖先留給月神賜過名的人 回祖靈地的路就只有一條 回祖靈地的路就只有一條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台東藝文月刊>>>>

藝文進行式隨選

新書介紹

新書介紹
  • 《再見了,過去的我》 小川糸/皇冠
  • 《原山與客丘:當代臺灣原客關係》 張翰璧/遠流
  • 《傳承》 馬筱鳳/小兵
  • 《父職進化論!踏上爸爸的肩膀,讓孩子觸碰到他想要的天空》喆媽/樂律
>>>>更多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