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東藝文路線-南迴線

2023臺東藝文路線-南迴線 :::

活動時間

2022.06.01 02:00

地點

臺東南迴線

海天一線的南迴,有沿海岸線拔地而起的山巒環繞、湛藍的海洋、豐富的排灣族文化,以及在這片土地上韌性生活的人們。推薦大家到訪南迴山海村落間,探索在地部落人文故事,來場原鄉美食藝術巡禮,實地體驗成為生活的養分。

臺東南迴線代表藝文活動:南迴藝術季

「南迴」串起的南方,對旅人來說是夢想中的淨土、夢幻的風景,對於回家的人來說卻是夢想種植生根發芽的地方。 透過「回家的實踐者」與藝術家的共構對話啟航,我們將「重返南方、人與自然連結的所在,身心得以安頓處」。

2023 南迴藝術季官方FB

Day1

→大武/達興山號Ni camak's kitchen →大武/大武之心南迴驛+【2022南迴藝術季作品】「1314號的藍」+ 【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陽光下呼吸的家屋 →大武/【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共棲之所 →大武/大鳥笆札筏布工坊 →太麻里/【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雕刻身命、晒海 →太麻里/打個蛋海旅

Day2

→太麻里/【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Qadaw太陽 →金峰/臺東南迴小米學堂 →太麻里/金崙溫泉 →太麻里/芙瀨實驗廚房bulaibulaikitchen →太麻里/向陽薪傳木工坊 →太麻里/【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時代絲綢 →金峰/【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生根•合力

Day1

1. 大武/達興山號Ni camak's kitchen

「達興山號」位於坐落於臺東最南端大武鄉的魯加卡斯部落(Ru ja qas),是一座依山傍海的排灣部落。2020年底,部落出身的主廚阿泰(排灣名Jhama)與太太榕佳為了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因而決定舉家從台北返鄉,在位於達興3號的自宅開設餐廳「達興山號」。 「達興山號」的餐食以大武山地區的物產為主題,西式烹調手法結合排灣族的傳統料理,打造吃風土時令、無菜單的創意慢食餐桌,讓料理不只是用餐,而是成為一個感受在地風土與傳統文化的深刻體驗。而除了餐食以外更可以報名部落巡禮體認識在地故事與體驗排灣族文化童謠。 *需一天前預約 *電話:0932-221-039

達興山號

2. 大武/大武之心南迴驛+【2022南迴藝術季作品】「1314號的藍」+【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陽光下呼吸的家屋

如果你想要在南迴公路上欣賞無敵海景,那麼你一定要停留在位於大武漁港旁的【大武之心南迴驛】。這裡是臺東最大的休息站,以燈塔意象作為設計基礎,特殊新穎的曲線造型相當吸睛。不管是在賣場、景觀餐廳、海景咖啡廳,還是在戶外市集,你都可以享受到美食和美景的雙重饗宴。 而如果你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大武的風土人情,你可以走到鄰近的大武漁港海堤,欣賞藝術作品「1314號的藍」。這是由林昶戎、鄭元東兩位創作藝術家共同創作的公共藝術裝置,以藍色的房子作為主體,轉換至另一角度,又看似一艘船。船—家屋中的風聲穿透,貪婪地多吸了幾口「藍」。本作品也榮獲了【2023倫敦設計獎】建築類/公共藝術裝置類金獎的肯定。 在附近還有2023南迴藝術季最南端的作品—陽光下呼吸的家屋— Malay Makakazuwan 瑪籟‧瑪卡卡如萬 東海岸的日出日落是永恆慶典,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隆重展演。族人用板岩在斜坡上蓋了會呼吸的家屋、祖靈屋、穀倉、青年集會所。陽光在亮黑岩板、熊鷹初級飛羽、長老鱗片、小米穗、吟唱著古謠的vuvu臉上閃閃發亮灑滿布滿山坡的樟腦、香茅、瓊麻葉上,也在波浪、魚鰭和首次來訪的您身上,這是迎接也是問候。

臺東縣大武鄉環港路56號

3. 大武/【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共棲之所—Rumen Mihov Dimitrov

由漂流木和細枝結構成幾座高達四米的樹狀物體,同時支撐著環狀結構的木道,形成一個半圓形的路徑,高出地面一米半,從而為鳥類創造了一個安全棲所,同時也是人類自由想像的著陸點。 邀請造訪者走入作品,進行一次儀式性的散步,這段小小的旅程,隱喻著轉瞬即逝亦是生生不息的萬物生滅循環,在大自然的無窮循環中,無論人類、鳥類、所有動植物和地球實際上都是一體的。希望能讓人們從不同的視野、角度享受這片山海自然,並培養對在地野生動物的愛和尊重。

臺東縣大武鄉173號

4. 大武/大鳥笆札筏布工坊

2009年莫拉克颱風,土石流淹沒了大鳥部落最上端的幾戶人家,部分房子遭到土石流的入侵、掩埋。對部落造成重創,但部落的大家仍努力慢慢重建家園,大鳥笆札筏布工坊成為了部落媽媽們的支持。在一片狼藉中透過傳統與創新,成就在地產業,給予了部落媽媽們支持自己與家庭的動力,而大鳥笆札筏布工坊在提供部落就業機會中,也傳承部落的傳統圖騰、公主繡。大鳥笆札筏布工坊至今邁入第14年,布工坊所生產的包包更有人說是「南迴線上的LV」,也成為了整個部落的驕傲。

大鳥笆札筏布工坊FB

5. 太麻里/【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雕刻身命、晒海—林介文

太麻里鄉大溪部落的瀧溪車站大廳牆面上的兩幅巨型影像輸出作品《雕刻身命》,是由在紐西蘭成長,現居於澳洲的薩摩亞裔藝術家Greg Semu,與在地新興部落的排灣族傳統拍刺紋身大師Cudjuy宋海華共創完成。Cudjuy是台灣目前唯一原住民傳統手工拍刺的大師,他靠著自己在太平洋諸島跳島追尋、學習,將在台灣已遺失近百年的傳統拍刺技術與圖紋意義學回來。 在同一個場地還有另一個作品—晒海,實際去觀賞之後,會發現許多細節,閃閃發光的異材質,看起來更像是陽光照射在海面的波光粼粼,海洋孕育生命的母體象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聯想。創作者想用傳統編織的技法,與南迴在地織者共織出這一片藍。在採光極好的瀧溪站體內將海晒起來,讓觀者可以在一踏進南迴部落場域,便能近距離的欣賞錯過的美麗。

台鐵瀧溪站

6. 太麻里/住宿— 打個蛋海旅

打個蛋 Dagedan 是排灣族語言「睡覺」的意思,希望大家藉由來臺東渡假時,好好的休息、睡上一晚,能夠達到身心放鬆。Sam管家本在台北工作,回到故鄉金崙,以其在旅館業積累的豐富經驗為基礎,提供旅人一個真正放鬆的悠閒假期。 幼稚園就離開部落,回鄉的Sam說:「35歲第一次參加自己部落小米收穫祭,突然間淚流滿面,我覺得自己應該是參與部落祭儀的人,怎麼現在像個局外人,像個觀光客看著一切在眼前流過,那份想找自己根的渴望愈來愈強烈。」有多年旅宿經驗的Sam,回鄉成立「打個蛋海旅」民宿,希望讓打個蛋可以做個讓部落發亮的燈泡,就像料理時打個蛋那樣—變成太陽。

打個蛋海旅官網

Day2

1. 太麻里/【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Qadaw太陽—李蕢至

在打個蛋海旅吃完早餐、拍拍照後,走路不到5分鐘就可以抵達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Qadaw太陽。 藝術家以當地的砂石創造了 一道猶如從土地上升的月弧狀雕塑,並將排灣族人常見的圖騰轉化後表現在雕塑上,如同一片裁剪後巨大的編織布帶,又或者是一個有著精神圖騰的容器,裝載著此地的自然。

2. 金峰/臺東南迴小米學堂

臺東南迴小米學堂,一個展示排灣族小米文化的教育基地,位於金峰鄉歷坵村,前身是已經廢校的歷坵國小校舍。這裡不只是在地文化教室,也是飲食文化教室和社區會議室。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小米的種植、收穫、保存等過程,以及小米在排灣族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和意義,更可以認識排灣族各項重要祭儀。也可以預約參加「藜不開米」遊程,透過部落導覽、小米與紅藜相關知識解說、教唱原住民歌謠和各種手作體驗等活動,學習小米以及排灣族文化,並品嚐到小米相關的美食。在這裡感受到排灣族的傳統智慧和生活風情,也可以在這裡發現小米的多元價值和文化意義。

臺東南迴小米學堂FB

3. 太麻里/金崙溫泉

「金崙」,昔日為排灣族虷仔崙社(加仔難)的所在地,虷仔崙為排灣族Kanaron的音譯,當時此地盛產雞母珠這種植物,排灣族稱之anaran,故以此為社名。昭和12年,日人取其近音改為金崙。日治時代開發時,因豐富的溫泉資源,將這裡設為日軍警療養休憩之地。 金崙溫泉是臺東縣境內遠近馳名的野溪溫泉,泉水屬於弱鹼性碳酸氫鈉泉,無色透明且帶點硫磺味,溫泉周邊環境風景原始自然,四面有翠綠山林環繞,繁重的壓力都能在這時光彷彿靜止的溫暖泉水中得到適度的釋放。

4. 太麻里/芙瀨實驗廚房Bulai Bulai Kitchen

芙瀨實驗廚位於臺東太麻里鄉多良部落的無菜單海景餐廳,從這裡可以欣賞到絕美的太平洋海景和山林風光。芙瀨實驗廚房的名稱來自排灣族語「Bulai」,意思是「美好的日子」。希望讓來這裡用餐的客人都能享受美好的一日,也希望透過美食和故事傳遞部落的文化和歷史。 依照季節時令食材推出不同的料理,以在地食材和部落傳統烹調方式,品嘗精緻原味的部落饗宴,一年四季芙瀨實驗廚房的美食就樣美景一樣美好。 餐食融入了部落文化,有時重現古人傳統煙燻法料理,有時再現野菜應用的智慧,傳承傳統記憶的烹煮,細細品嚐。走在部落裡,一句:Bulai sun 你好嗎? 是一種問候,也是一種日常。排灣族語:Bulai 很好、美好,好的集結。

芙瀨實驗廚房官網

5. 太麻里/向陽薪傳木工坊

在多良車站附近,有一個將漂流木轉化為藝術品和社區部落產業的創意基地「向陽薪傳木工坊」。因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造成上百萬噸的漂流木堆積在海岸,而透過多方的協力,這些漂流木得以重生。由閒置多年的多良國小改裝的木工坊,保留國小舊校舍的建築結構,處處散發著木頭的香氣。在這裡可以看到各種用漂流木製作的作品,有大件的家具,也有小件的器皿和紀念品。這些作品都保留了自然的質感和美感,同時也寄託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向陽薪傳木工坊又稱阿底旦文化故事館,排灣族早期對自己的稱呼是「阿底旦」自稱為「土地的朋友」,尊重每一個生物也善用每一個自然資源,而排灣族的階層社會也是臺灣最早出現的一種社會企業模式,即如同現今向陽薪傳木工坊的精神,以陪伴部落發展在地產業為宗旨,讓原鄉的遊子找到回家的路。

向陽薪傳木工坊 FB

6. 太麻里/【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時代絲綢—Tapiwulan‧Kulele 達比烏蘭‧古勒勒

走出太麻里車站,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蔚藍海平線,往下走幾步路就會找到它。創作者以回收金屬取代大自然植物纖維作為編織媒材,隱喻時代的變遷;以流線形態表現南迴蜿蜒曲折、層巒迭起的意象;以高低起伏凸顯太平洋的風與浪;以織繡圖案內容呈現原民文化之底蘊。

臺東縣太麻里鄉站前路2號

7. 金峰/【2023南迴藝術季作品】生根•合力—森川自然工藝聚落洪啟榮、宋榮春

排灣陶壺象徵著啟發生命的空間,排灣家屋的中心則是生命迴轉之處。壺口撒入的光,孕育排灣族文明的開端生根發芽,群體合力建造了排灣文化生活的基業。 「生根」是個人的養成,「建造」是群體合力的行動。應用排灣族陶壺、家屋文化語彙,藉作品標記魯巴卡茲部落與撒布優部落共同在此凝聚生命的歷史記憶,依循排灣族文化合力建造生命共同的價值。

金峰國小附近

★ 路線設計協力: 土足生活 在地方,總會聽到一句 「 小心喔!這裡的土很黏~ 」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黏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一不小心就真的一起黏在這片可愛的土地上。 吳紀昀/土足生活創辦人 黏在花東的野孩子一枚,關心老屋保存、文化傳承、地方故事採集,文章分享於《食在‧一起—Kaadaadaan飲食記憶誌》、臺東聚落回聲、《萬物糧倉.大地慶典》、《Zoom In Taitung》、《東透可》…等。